行業動態
中國外貿發展量穩質優
發布日期:2018-12-07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字號:[ 大 中 小 ]
12月8日,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去年全年,達27.8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1%。其中,1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83萬億元,增長9.1%。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外貿快速增長受國內外雙重因素驅動。中國外貿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以及全球化趨勢未改,國際市場需求仍在增長,共同推動了外貿快速增長,同時外貿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
進出口快速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出口14.92萬億元,同比增長8.2%;進口12.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6%;貿易順差1.96萬億元,同比收窄21.1%。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去年全年規模得益于國內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以及世界經濟整體保持增長。
進口以高于出口的增速增長是中國外貿發展的一個總體特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楊長湧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經濟增長穩中向好、中國采取了大量擴進口措施、原油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呈現波動中上升的態勢三大原因。
從11月單月來看,出口增長勢頭迅猛,而且高于進口增速。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總額為1.57萬億元,同比增長10.2%;進口總額為1.26萬億元,同比增長7.8%;貿易順差為3060.4億元,同比擴大21.5%。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此前表示,出口快速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帶動的結果,比如外貿創新發展的動能轉換加快、國際市場需求回暖、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等。
高峰認為,“明年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繼續加快,仍然具備有力的支撐”,原因有二:一是從內部來看,中國進出口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動能將進一步積蓄,進口潛力將進一步激發;二是從外部來看,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全球主要市場的需求仍在增長。
結構優化加速推進
海關總署發布的信息顯示,在結構方面,中國前11個月外貿發展呈現五大特點:一是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且比重提升;二是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均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三是民營企業所占比重提升;四是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五是原油、天然氣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漲跌互現。
企業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前11個月,在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是中國的前四大貿易伙伴的同時,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7.62萬億元,超出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額3.52萬億元,成為最大的進出口市場。其中,中美貿易占中國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月份的14%下降至13.7%,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從1月份的1447.6億元擴大至1.93萬億元。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外貿企業在加快市場多元化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與中國市場互補性強,隨著政策加快對接,涌現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帶動了投資和貿易增長,特別是中國擴大進口的步伐帶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貿易增長,驅動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快速增長。
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額為1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39.6%,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李魁文表示,民營企業通過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努力提升出口競爭新優勢,外貿發展的活力進一步顯現。前11個月,中國民營企業對外貿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成為外貿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